文/沈思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圖/Pixabay
在古代經典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裡有一段話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其中之「不異」就是「沒什麼不同」;所以前一句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和後一句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意思大致是一樣的。一般人通常將「色」與「空」分別解釋為「有」跟「無」;而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整句的意思是什麼,則見仁見智,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版本。儘管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解讀,但大致上都認為這裡面一定有著極深奧的哲理。
一個人是否能夠參透一個深奧的哲理,有一種說法是要看他是否有「慧根」;而一個人是否具有慧根,端視其是否能參透某一或某些深奧的哲理而定。
其實,一個人是否參透一個深奧的哲理,只有他自己最清楚;但即使他自認為已經參透一個哲理,通常無法透過精確的方式來檢視他所「參透」的內容是否真的是該哲理的本意,也無法以精確的語言有效地與其他人分享。
我們知道,知識必須透過不斷的檢視與不斷的分享,才能夠不斷的累積、成長,促成人類群體的不斷進步。現代科學的成功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。...<看更多>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