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「台語溯源 歡迎指正!」矮狗與虎爛

圖/pixabay

外來語的語音發生訛變是很常見的現象;而訛變之後的語彙讓人產生不雅或低俗的聯想也往往無法避免

 

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
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

中文裡稱說話有障礙的人為「啞巴」。或許因為有「巴」這個字,有人會認為「啞巴」這個詞帶有歧視的味道,應該避免使用。事實上,「巴」這個字在這裡只是個綴字,就如同「尾巴」或「嘴巴」的巴,並無特別的涵義。查考《康熙字典》也知道,「巴」這個字完全沒有貶抑之意。因此瘖啞人士如果被稱為「啞巴」,心中應該釋然了。


而在台語(本文所謂的台語是指目前在台灣通用的源於閩南語的一種語言) 裡,對瘖啞人士應該如何稱呼呢?這要從希臘神話裡的一則故事說起。


希臘神話裡有一群被稱為「精靈」或「仙子」的角色;她們以年輕貌美的女性形象呈現,成天在山林裡或湖邊嬉遊。眾神之神宙斯垂涎於她們的美色,經常偷偷溜下奧林帕斯山,跟她們鬼混。有一次,宙斯的老婆赫拉聞風尾隨前來「捉猴」;不料被一個名叫Echo的精靈纏住。這個精靈滔滔不絕地跟赫拉東扯西扯,使得赫拉無法脫身;結果讓宙斯得以趁機逃之夭夭。赫拉捉猴不成,遷怒於Echo,將她變成一個啞巴,以懲罰她的多嘴。


因為這個典故,台語稱啞巴為「Echo」;不過讀音卻由原來的....《繼續閱讀》

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