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無語問蒼天

文/沉思(大學退休教授)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
 

自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,至今已逾兩個月。從許多新聞報導以及空拍影像,我們看到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不斷以飛彈、砲彈對非軍事目標狂轟濫炸,造成許多平民的傷亡,以及平民住宅、財產的大量損毀。他們也轟擊醫院,攻擊救護人員。他們甚至在許多城鎮--例如在布查(Bucha)--對無辜的平民百姓犯下多起的虐殺慘案。這些暴行都觸犯了國際公認的「戰爭法」(Law of war);而犯下這些罪行的相關人等,就是所謂的「戰犯」(War criminals)。


無數的烏克蘭平民飽受戰火蹂躪,他們的家變成一片廢墟,他們的親人被炸傷、被炸死。他們看不到未來,只能「無語問蒼天」。


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院(KIIS)在2021年所做的調查統計,82%的烏克蘭人自認為是基督徒--分屬於東正教(Orthodox)、天主教(Catholicism)、新教(Protestantism)、及其他教派。宗教信仰讓苦難中的烏克蘭人民獲得心靈的慰藉,以及活下去的勇氣。


創立於1993年的「基輔交響樂團及合唱團」 (The Kyiv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horus, KSOC) 經常演唱基督教的聖歌(Hymns)及福音歌曲(Gospel songs)。他們在2014年曾經錄製了一首福音歌曲《親愛主,牽我手》(Precious Lord, take my hand);這首優美的歌曲猶如一篇虔誠的祈禱文,不知撫慰了多少苦難中的烏克蘭人。


這首《親愛主,牽我手》【註1】係由美國福音歌曲作家湯瑪斯-多爾西(Thomas A. Dorsey, 1899 - 1993)編曲、作詞,其中有一段歌詞如下:


『Precious Lord, take my hand, lead me on, let me stand;

(親愛主,牽我手,引領我,向前走;)


I am tired, I am weak, I am worn;

(我身心,既軟弱,又疲乏;)


Thru the storm, thru the night, lead me on to the light;

(請牽我,經幽暝,歷風暴,入光明;)


Take my hand, precious Lord, lead me home.

(親愛主,牽我手,回我家。)』


聆聽福音歌曲《親愛主,牽我手》(Precious Lord, Take My Hand)如下影片:

影片轉載自100 Huntley Youtube


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,俄軍對烏克蘭人民無差別的攻擊、迫害、屠殺,都一一顯示在世人面前。照理說,全世界凡具有「惻隱之心」、「是非之心」的人【註2】都應該站出來聲援烏克蘭人民,並且同聲譴責侵略者的野蠻殘暴行為。


但令人遺憾的是,目前在台灣卻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,他們不斷的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,來合理化俄羅斯的侵略行為。持這種論調的,通常只是某些具有特殊政治立場的政客。孰料,今年四月初在網路上赫然出現了一篇標題為《誰是敵基督》的文章,作者自稱是基督教某教派的牧師。在這篇文章當中,作者不但擅自曲解聖經中「敵基督」(Antichrist)【註3】的教義,並且公然以自相矛盾的論述,以及天馬行空式的臆測,來達到洗白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目的。


本來,替侵略者洗白、掩飾其所犯的罪行,本身就是個謊言。如今,這種謊言若由一位自稱牧師的人假借宗教的名義來編造,而且正在網路上悄悄到處流竄,這種行為已經超出「言論自由」保障的範圍,而是一個「蓄意傳播謠言」的犯罪行為了。


進一步而言,如果傳播這個謠言的背後有「助紂為虐」的動機,意圖達到「為虎作倀」的目的,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安問題了。


值此烏克蘭人民--其中82%是基督徒--正在受到俄羅斯侵略者無情的迫害,陷於「無語問蒼天」之際,台灣竟然還有自稱牧師的人,無視烏克蘭基督徒所遭受的苦難,公然扭曲基督教義,極力為侵略者辯護、洗白。這種無惻隱之心、無是非之心的人應該受到全民最嚴厲的譴責!

 

【註1】聖歌(Hymns)及福音歌曲(Gospel songs)都是全世界基督徒的「共同語言」。這首《親愛主,牽我手》也被收錄在台灣長老教會新版《聖詩》第589首。

【註2】典出《孟子》:「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; ……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」

【註3】「敵基督」(Antichrist)這個名詞在《聖經》裡共出現5次,分別散見於《約翰一書》第二章第18~22節、第四章第1~6節,以及《約翰二書》第一章第7~11節。

在這些章節裡,「敵基督」的意思很明確,即「the one who denies the Father and the Son」,亦即:「否定聖父(上帝)及聖子(基督)者」。


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