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從科技與產業根留台灣談起

紀國鐘 / 原文轉載自由評論網

 

一九九○年我返國加入工研院光電半導體工作。當時的台灣,在新竹科學園區已有積體電路的聯電、台積電,還有資通訊、光電等廠商,大都是從美、日、歐返國的科技人集資創業。外國公司如荷蘭的飛利浦、美國RCA,也都在台灣設有工廠。雖然科技領導人以海外回國的台裔美人居多,年輕工程師則是國內大學及工研院自己培育出來的。


當時,大學教授的研究追隨美日科技趨勢。國內廠商尚無法充分利用這些已逐漸成形的科技研發能量,這就是當時科技研發與業界各自努力的時代。科技研發尚未生根,產業卻也在全球化趨勢下壯大並獲利。產業理應趁勢建立自己公司的研發,與大學合作研發並深耕技術專利才是。然而,九○年代後期,卻碰上了共產中國的經濟開放,大舉利誘吸引台商西進。科技產業裡的積體電路、顯示面板、LED照明都有廠商到中國發展,根留台灣的投資被忽視了,所幸積體電路的台積電深耕台灣,成了台灣的護國神山。


美中貿易戰開打,雖然是因為美國自中國的入超,已到達動搖美國國本的程度,但最終令美國驚醒的還是美國科技製造業流失,嚴重危及國家經濟安全。以美國為市場,在中國製造的台商也被迫必須調整生產基地。舉凡顯示面板、電腦、功率半導體等為國防工業所需的產品,都必須離開中國。台商除了轉進東南亞、印度等生產外,資金也大量回歸母國,開始推動根留台灣的新戰略,結合台灣的優質人才及大學的研發能量,升級轉型追求創新科技與品質的台灣品牌新價值。


過去四年來,政府全力推動綠能發電,優先建置離岸風電,並逐步建立風電產業鏈,同時也扶植本土太陽光電產業,並充分利用國內人才及科技能量,都是令人激賞的成就。政府本土化的產業政策,除了綠能已擴大到國艦國造、國機國造,下一步就是通訊衛星、飛彈等軍民通用的科技落實到民間產業。讓民間生產國防武器系統,實現國防自主及經濟安全的大戰略。未來政府除了以政策鬆綁誘導及鼓勵廠商培育自己的專業人才、確立自主技術開發策略外,政府投入的科技預算則應專注在前瞻及國安戰略產業的研發,期能建立台灣的科技新經濟。

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臺灣公民社會與科學文明維新之倡議

by 紀國鐘 (總統府國策顧問/交大講座教授/中央光電講座) 原文刊登在"台灣英文新聞" 今年夏天我又到加州矽谷避暑並探望老朋友們,他們邀我講臺灣的政治局勢讓這些留美生活30年、40年以上的關心臺灣的同鄉有一個舒緩的出口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