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沉思(大學退休教授)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「美」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的一項特徵,可引起人愉快的感覺者;例如「美景」、「美女」、「美味」等等,都能讓人產生「美」感。而「醜」則是完全相反的概念;醜的事物總是讓人感到不愉快,引起人的厭惡感或憎惡感。自古以來,人們即對「美」不斷地追尋與探討,而這種無止境的追尋與探討便成了人類文明進化的原動力之一。【註1】
在羅馬神話裡,維納斯(Venus) 是主司「美」的女神,也可以說是「美」的化身。但是她卻陰錯陽差地嫁給了一個瘸腿的糟老頭,就是火神瓦爾坎(Vulcan);這個「美女與野獸」式的神話故事道盡了「美」與「醜」的對比與衝突。
根據古籍《廣韻》的解釋:「美,無鄙切,音眯。」可見古時的「美」字讀做「ㄇ一 ˇ」,與今日的讀音「ㄇㄟˇ」不同。而台語(這裡所謂的台語是指目前在台灣通用的源於閩南語的一種語言) 發音則為「bí」;例如,「美女」讀做「bí-lú」,「美男子」讀做「bí-lâm-chú」等等。
又由古籍《說文》得知:「美,甘也,丛羊丛大。」也就是說,「美」字係由「羊」和「大」兩字疊合而成--也許古人認為大隻的羊最好吃,因此「美」最初是「甘」(美味) 的意思。這顯示出古人最初感覺到的「美」是專指「美味」而言;後來才引申出來,泛指一般事物的美,如「美景」、「美女」等。
台語裡除了使用「美」(發音:「bí」) 這個字之外,還用「súi」(ㄙㄨ一ˋ)來泛指一般事物的美。例如,「真súi」就是「很美」的意思,「súi姑娘」就是「美麗姑娘」的意思。
由於有人誤認「媠」字的讀音為「ㄙㄨㄟˊ」,而「ㄙㄨㄟˊ」跟「súi」(ㄙㄨ一ˋ) 發音有點相近,因此認定這個「媠」就是「súi」的漢字;其實不然。根據古籍《正韻》的記載:「媠,吐火切,丛音妥。」也就是說,「媠」字的讀音與「妥」字相同,都念作「ㄊㄨㄛˇ」,跟「ㄙㄨ一ˋ」完全不相干。...《繼續閱讀》
【註1】一般認為,人們對真(truth)、善(goodness)、美(beauty)的不斷追尋,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三大原動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