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「台語溯源 歡迎指正!」非金屬元素的台語發音(下)


文/沉思(大學退休教授)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 

(續前)


七、碘--英文:Iodine,化學符號「I」。


漢文本來沒有「碘」這個字,而是英文「Iodine」之最後音節「-dine」的音譯,讀音「ㄉ一ㄢˇ」。英文「Iodine」這個名稱源自希臘文「ιώδης」,意思是「紫色」,因為在一般情況下,碘是一種暗紫色的固體。


「碘」的台語發音可採用英語原字「Iodine」(音:['aıədaın]),也可採用其漢語音譯「ㄉ一ㄢˇ」。【註6】


八、碲--英文:Tellurium,化學符號「Te」。


自古漢文沒有「碲」這個字,而是英文「Tellurium」之第一音節「Te-」的音譯,讀音「ㄉ一ˋ」。這個元素早在1798年就已經被發現,並命名為「Tellurium」,這個名稱源自拉丁文「tellus」,意思是「大地」。


「碲」的台語發音可採用英語原字「Tellurium」(音:[tε'lυriəm]),也可採用其漢語音譯「ㄉ一ˋ」。【註7】


九、硒--英文:Selenium,化學符號「Se」。


傳統的漢文沒有「硒」這個字,而是英文「硒」「Selenium」之第一音節「Se-」的音譯,讀音「ㄒ一」。這個元素於1817年被發現,並命名為「Selenium」。這個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月之女神「Σελήνη」(Selene)。當初之所以會取這個名稱,是因為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,這個新發現的元素「硒」其位置恰好在以「大地」(tellus)命名的元素「碲」的上方--根據古人的觀念,大地是平的,而月亮就在大地的上方,故名。


「硒」的台語發音可採用英語原字「Selenium」(音:[sə'linıəm]),或採用其漢語音譯「ㄒ一」。【註7】 ...《繼續閱讀》...

 

【註6】在醫藥領域裡,日本人偏好使用德文。「碘」的德文為「Iod」,故日語將它音譯為「ヨ-ド」(io-do),或「沃素」(ヨウそ,音:iou so)。由於這個「ヨウ」(iou) 與漢字「優」同音,在醫藥用語上出現了「優碘」這個詞彙;不過通常「優碘」指的是「碘酊」(iodine tincture)--即「碘酒」--而言。


【註7】「碲」、「硒」、「砈」這三個新造的字都是「有邊讀邊」--「碲」讀如「帝」,「硒」讀如「西」,「砈」讀如「厄」。但我們發現,「帝」的台語音「tè」(ㄉㄝ_ )、「西」的台語音「se」(ㄙㄝ)、「厄」的台語音「eh」(ㄝ.),都跟英語原字的第一音節「Te-」、「Se-」、「A-」更為接近。因此筆者認為「碲」、「硒」、「砈」這三個字的台語採用如下的發音更佳:


「碲」:「tè」(ㄉㄝ_ )


「硒」:「se」(ㄙㄝ)


「砈」:「eh」(ㄝ.)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