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「台語溯源 歡迎指正!」台語裡的希臘風情


文/沉思(大學退休教授)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
湛藍的愛琴海海水將海面上的白色浪花襯托得格外白;蔚藍的晴空也將白色的雲層襯托得特別白。在這個極端藍與白交織的大自然環境下,孕育出西方的一個古文明--古希臘文明。


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;它對於西方的語言、政治制度、哲學思想、科學發展、以及各種藝術,都有深遠的影響。古希臘之後的古羅馬帝國大部分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,以至於它原本的拉丁文化幾乎被邊緣化。後來的拜占庭帝國更完全接收古希臘文化,並轉而對斯拉夫人、伊斯蘭世界、以及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都產生巨大的影響。


直到今日,我們在各個領域裡都仍然可以看到希臘文明的遺緒。例如在數學裡,我們用希臘字母「π」(pi)來代表圓周率(= 3.14...)。又如在物理學裡,我們用希臘字母的最前面三個字母α,β,γ來標示三種放射線,即:α(阿爾伐)射線、β(貝他)射線,及γ(嘎瑪)射線。又如在工程領域裡,我們用最後一個希臘字母「Ω」來代表電阻的單位「歐姆」。


台語(這裡所謂的台語是指目前在台灣通用的源於閩南語的一種語言)也不例外,裡面也包含若干希臘的語彙,茲舉例如下:


一、希臘--台語音:Hi-låh,或「ㄏ一- ㄌㄚ°」。現代英語ㄧ般稱希臘為Greece,但在某些比較罕用的場合則稱之為Hellas;這個字係來自希臘文 Ἑλλάς,發音:[helás]。可見「希臘」的台語「Hi-låh」係直接來自希臘文 Ἑλλάς的發音[helás]。比起中文發音「ㄒ一 ㄌㄚˋ」,台語「Hi-låh」顯然較接近希臘文的原始發音。


二、馬拉松--台語音:Ma-la-sóng,或「ㄇㄚ- ㄌㄚ ㄙㄨㄥˋ」。馬拉松是一種長距離的路跑運動項目,對參賽的運動員而言,是體力和意志力極為嚴厲的挑戰。目前全世界每年舉辦正式的馬拉松競賽超過800場,也是夏季奧運會正式的競賽項目。按:「馬拉松」(希臘文:Μαραθών) 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。在西元前490年的八、九月間,希臘軍隊在這個地方奮力作戰,擊退了入侵的波斯人。戰勝之後,希臘軍隊派了一個傳令兵一路不停跑回首都雅典,報告這個好消息。當他抵達雅典高喊:「Nενικήκαμεν!」(我們贏了!)之後,因體力耗盡,旋即倒地身亡。後世馬拉松競賽的設立即源於這個典故;而馬拉松全程長度42.195公里大約等於當初馬拉松戰場與雅典之間的距離。


原則上「馬拉松」是希臘文「Μαραθών」的音譯;但這個字在台語裡無法發音,因此台語發音「Ma-la-sóng,或 ㄇㄚ- ㄌㄚ ㄙㄨㄥˋ」係由模仿舊日語譯音「マラソン」而來【註1】。


三、風颱--台語音:hong-thai,或「ㄏㄨㄥ- ㄊㄞ」,是指印太地區(包括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一帶)發生的熱帶性氣旋,有時候也可稱為「颱風」,發音:thai-hong (此處 th =ㄊ)。在《康熙字典》裡沒有「颱」這個字,可見它應該是個外來語。...《繼續閱讀》



 

【註1】希臘文「Μαραθών」的舊日語音譯為「マラソン」(Ma-ra-song),但目前已經改為「マラトン」(Ma-ra-tong)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