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「台語溯源 歡迎指正!」有影無影?



作家王鼎鈞在數十年前曾經在《中華日報》副刊上寫了一篇文章,文中提到當時中國有一首流行歌曲,裡面有一段歌詞:「台灣的水向西流,花不香,鳥不鳴,男無義,女無情」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,河流(例如長江、黃河)都應該是向東流的,但是台灣的河流卻都是向西流,他們認為這「有悖天理」。因此在台灣,花該香而不香,鳥該鳴而不鳴;而且居住在台灣的居民,無論男女都是無情無義的人,都是不文明的「台巴子」。


根據王鼎鈞的推測,中國人對台灣的這種鄙視與偏見,其始作俑者厥為滿清大臣李鴻章。西元1894年,「大」清帝國與「小」日本爆發戰爭,史稱「甲午之戰」;結果大清帝國被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,無論陸軍還是海軍都遭遇慘敗。翌年,清廷派遣大臣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。根據這個條約,清帝國除了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宗主權、賠款二萬萬兩之外,還割讓了台灣和澎湖給日本。


消息傳回清國國內,舉國譁然,指責李鴻章喪權辱國的聲浪四起;李鴻章為了平息眾怒,也為了替自己卸責,據說在上奏慈禧太后的奏摺裡寫下了「台灣,鳥不語,花不香,男無情,女無義,瘴癘之地,割之可也」的字句。


有影無影?(台語音:ū-iáⁿ-bô-iáⁿ,意思是:「真的假的?」) --李鴻章在奏摺裡真的有這麼寫嗎?筆者在此暫不擬探究這個問題;但無論如何,當時日本隨即佔領了台灣,在台灣實施了五十年的殖民統治。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期間,台語(這裡所謂的台語是指目前在台灣通用的源於閩南語的一種語言)中摻進了不少由日語轉變成台語的語彙,例如:...《繼續閱讀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