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科學文明@臺洋

「台語溯源 歡迎指正!」台語裡的印度風情

已更新:2020年9月21日


來源:pixabay
來源:pixabay

文/沉思(大學退休教授),原文刊載於台灣英文新聞
圖/2298149/pixabay

讀過吳承恩所寫的《西遊記》的人,每看到唐三藏帶著三個徒弟--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悟淨--歷經千山萬水,打敗無數妖魔鬼怪,才得以抵達天竺國(就是今日的印度),總以為印度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。但事實上攤開地圖一看,才發現原來印度和中國是鄰居哩!最近兩國的邊境駐軍在兩國未定界的拉達克(Ladakh)地區發生衝突事件,雙方用木棍、石塊互毆,造成數十人傷亡,鬧成了國際大新聞。


愛因斯坦是當年美國研製原子彈的「曼哈頓計畫」(Manhattan Project)的催生者。事後他很憂心原子彈未來對人類文明的威脅,因此他曾經說過:「我不知道人類用甚麼武器打第三次世界大戰;但可確定的是,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使用的武器將是木棍和石塊。」(I do not know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,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.)--看來愛因斯坦是說對了,只是時間上提早了許多。


唐三藏(玄奘)於唐貞觀十九年(西元645年)由天竺回到長安,帶回657部佛經,隨即埋首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。終其一生,他一共翻譯經典七十五部,計1335卷;這些翻譯經典後來流傳到朝鮮、日本、越南等地,當然還包括台灣--台語中的印度語大多是這樣傳入的。下面是台語中常用的印度語:


一、Bodhi (菩提)--台語音「phô°-thê」【註】,是「覺悟」的意思。根據佛教的說法,一個對佛法已經覺悟的人,即稱為「覺者」,也就是已經成佛的人。


相傳佛陀(Buddha)曾經在一棵「畢缽羅樹」(Pippala)下悟道,因此...《繼續閱讀》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